P2P收益为何比银行高那么多?看懂了就都明白了!

P2P收益为何比银行高那么多?看懂了就都明白了!

P2P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,投资人和借款人可以直接实现资金的对接,借款人愿意支付的高利息可以直接转化为投资人的高收益,而P2P在其中只是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,收取少量的居间费用。

现在你应该豁然开朗了吧?所谓雁过拔毛,中间经手的环节越多,收益当然就会越少。其实,买银行理财就相当于去商场购物,而投资P2P就相当于逛天猫,少了许多中间环节,自然能获得更多实惠。

银行的借贷门槛高是出了名的,撇开理财端不说,单提借款端。绝大多数“嗷嗷待哺”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直接被拒之门外,这叫“银行不是慈善家”;

其次因为银行贷款需要经过诸多的抵押以及验证程序,流程冗长,这叫“远水解不了近渴”;

再次即使通过了条条关卡,最终贷款的金额也非常有限,这叫“杯水车薪”。

而P2P门槛低,可以为更多的个人或小微企业“雪中送炭”;

操作流程简洁,从而节省了时间成本,这点对于某些小微企业或个人来说,有时候就是“跳楼”与“不跳楼”的差别。

为了融资,为了有更好的效率,从而让小微企业或个人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来获得贷款,有时甚至借款利率还要低于银行。

简单来讲,不管门槛也好,效率也好,最终P2P的收益率是由市场决定的。

在传统银行里,要完成“借贷”这个流程,必须面临隐形且高额的“运行”成本。这点从流程繁琐和时间漫长就可以看出来,不是他们不想快,而是快不了!就好像一个奔跑的胖子想要改变方向,肯定要耗费更多的体力一样。

另外,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、资产投向、币种、发行期限、银行考核、市场利率等因素都会影响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。这就是“有钱人的烦恼”!而P2P平台是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交易,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,这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,也必然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带来更多的额外支出。

你是否知道,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金融P2P行业与银行一样归银监会监管,并且有法可依,有规可循!

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,到普惠金融事业部挂牌,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落实总理的要求,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。

“金融机构不能光看重大企业、忽视小企业,更不能‘晴天送伞、下雨撤伞’!”总理在5月3日的常务会上指出,“要通过发展普惠金融,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和可得性,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。”

总理反复表示,发展普惠金融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努力和相关配套政策支持,也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政策:

一方面,要根据贷款流量监管它们是否真正面向实体经济特别是“三农”、中小微企业等;

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相应的风险点,及时提示。

诚如总理所言:“发展聚焦和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,对于保障就业、助推经济升级意义重大。一定要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‘三农’和小微企业,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”

曾经银行说:年化收益率高于6%的外面其他公司的理财产品都是骗人的。

曾经银行说:网贷P2P平台没有人管的。

曾经银行说:我们不会和P2P平台合作。

现在投资者已经觉醒,知道原来理财收益并不应该低的可怜,网贷行业也已经受到了国家鼓励,银行也在主动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。

以前常说:300年来,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唯独银行没变,这是没有天理的!但别急,今天已经开始了。

也许很快,银行将变得面目全非,ATM不再是取钱的ATM、网点也不再是传统的网点,可能成为京东的物流点、支付宝的创新体验站。

曾经最高傲的四大行,如今都站起来奔跑了,若还有银行选择继续躺着,那只有等待灭亡!

“银行不改变,我们就改变银行”这句话,应该挂在每一位银行行长的床头,每日三省吾身。

因为这次,是中国银行业真正痛下决心、自上而下,由四大行带头开始的自我大洗牌!

现在如果还有人把钱死死的存在银行,那基本上就与这个时代无缘了。国家反复降准降息,就是在用政策与数据告诉你,不要把钱存在银行,并且尽量多从银行借钱去搞生产!选择国家扶持的互联网+P2P,乘势抓住财富!

P2P越来越安全,并且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十三五规划,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网贷“宪法”已经落地,投资者受到法律保护,同时无论是收益、流动性、门槛都优于银行理财,这样的财富机会,请千万不要视而不见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