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五尊铜像的工艺极为考究。据《杭州府志》记载,当时负责铸造的工匠李师傅是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铜艺大师。他怀着对岳飞的崇敬之情,特意查阅了这些奸臣的画像,力求真实还原他们的相貌特征。秦桧的铜像被铸成双手抱拳、低头认罪的姿态,其妻王氏则被塑造成垂首低眉的模样。五尊铜像的关节处都用铁链牢牢固定,四周还设置了铁栅栏,确保它们永远保持跪姿。
然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(1723-1735年),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改变了这一格局。雍正皇帝下令将罗汝楫的铜像从岳王墓前移走。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。要理解其中的缘由,我们需要回溯到南宋那段动荡的历史。
罗汝楫在岳飞案中担任御史中丞,确实参与了对岳飞的审讯。但与秦桧等主谋不同,历史记载显示他更多是迫于压力而为之。据《宋史》记载,罗汝楫曾在审讯时对岳飞说:大帅,这案子是上面要的,你就认了吧。这句话后来成为证明岳飞冤案的重要证据。雍正年间,罗汝楫的后人向朝廷呈递了先祖的私人日记和奏章,其中详细记载了他在岳飞案中的无奈处境。这些史料显示,罗汝楫曾因建议秦桧慎重处理岳飞案而遭到严厉训斥。
雍正皇帝在审阅这些史料后认为罗汝楫与秦桧等主谋存在本质区别,遂做出移走其铜像的决定。这一决定中体现了雍正独特的历史观和司法理念。他在给内阁的谕旨中写道:治史当明辨是非,论罪要分轻重。这一观点也影响了后来的乾隆皇帝,在编修《四库全书》时对岳飞案的记载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。
其余四尊铜像则继续跪在岳飞墓前,承受着世人的唾弃。特别是秦桧夫妇的铜像,历经近千年风雨,表面已被游客的唾沫腐蚀得斑驳不堪。据《西湖游览志》记载,明清时期,前来祭拜岳飞的百姓都会对着秦桧铜像吐唾沫,以至于官府不得不定期派人清洗铜像。
这些铜像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,更成为中华民族忠奸观念的具象化体现。民国时期,曾有激进人士提议拆除这些封建遗存,但遭到社会各界强烈反对。著名学者章太炎就曾撰文指出:此非寻常古迹,实乃民族记忆之载体。
如今,这四尊铜像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文物部门不仅为其修建了防雨设施,还定期进行专业维护。2010年的检测显示,这些铜像的铜含量高达92%,采用失蜡法铸造,工艺之精湛令人叹服。每年清明时节,仍有无数游客前来凭吊岳飞,而跪像前总能看到人们驻足沉思的身影。这段从五尊到四尊的历史变迁,不仅是一个文物保护的故事,更折射出中国人对历史评价的深刻思考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